当前位置:
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新闻报道摘编
发布日期:2023-07-28 17:26 浏览次数: 来源: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

为深入开展“无废亚运”建设行动,配合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新闻宣传,营造良好舆论氛围,7月23日-7月25日,省生态环境厅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了“同迎绿色亚运 共绘无废新风”新闻采风活动。新华社、中新社、中国青年报、中国环境报、浙江日报、浙江之声、浙江卫视、潮新闻等30余家媒体参加活动并刊发相关报道。浙江生态环境、杭州生态环境官方视频号对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进行同步直播。截至目前,已发布相关报道60余篇,总阅读量已超过300万。现摘录部分报道如下:

新华社

浙江发布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

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7月26日电(记者郑梦雨)25日,在杭州举行的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上,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(下称“指南”)发布,旨在将“无废”理念融入赛事筹办和赛后利用全过程。

据悉,为全面推动杭州亚运会期间固体废物能减尽减、办会物资可用尽用,浙江省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会同杭州亚组委办公室牵头制定该指南,在率先规范“无废亚运”术语、定义的基础上,围绕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,区分赛前、赛中、赛后利用全过程,突出场馆建设、赛事保障、公众参与等领域,进一步明确了“无废亚运”创建的基本要求、主要措施、成效评估等内容,初步构建起“无废亚运”的目标体系、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,确保创有目标、建有举措、评有标准。

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土壤与固体废物化学品处处长王雷介绍,该指南作为首部大型赛事活动的“无废”行动指引,将结合杭州亚运会期间运行情况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,最终形成首个大型赛事活动的“无废”指南,为其他大型赛事活动的“无废”行动提供借鉴方案。

除上述指南发布外,当日还围绕“无废”展开多项活动。2022年度“百优无废城市细胞”10位代表发布了《“无废亚运”共同行动倡议》;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主任刘国正、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联合发布了“浙江无废城市指数”(2023年版);与会专家学者围绕“无废亚运”进行了对话交流。

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马利阳表示,杭州亚运会将成为社会各界参与“无废”活动的范例,推动公众形成良好习惯,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同时,通过“无废”理念不断深入实践,也将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,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。

中新社

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发布 为首个大型赛事“无废”指南

中新网杭州7月25日电(钱晨菲) 25日,在杭州举行的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上,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正式发布,旨在把“无废”理念融入赛事筹办和赛后利用全过程。

开展“无废亚运”创建,是“无废”理念在杭州亚运会筹备、举办和赛后利用全过程的具体践行。为全面推动杭州亚运会期间固体废物能减尽减、办会物资可用尽用,浙江省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会同杭州亚组委办公室牵头制定了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。

该指南在率先规范“无废亚运”的术语、定义的基础上,围绕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,区分赛前、赛中、赛后利用全过程,突出场馆建设、赛事保障、公众参与等领域,进一步明确了“无废亚运”创建的基本要求、主要措施、成效评估等内容,初步构建起“无废亚运”的目标体系、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,确保创有目标、建有举措、评有标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该指南提到了“无废亚运”公众十条,它围绕衣、食、住、行,聚焦社会和学校,提出了十条举措,引领公众践行生活垃圾分类、绿色观赛、光盘无瓶的“无废理念”,倡导“无废行为”。

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土壤与固体废物化学品处处长王雷介绍,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作为首部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“无废”行动指引,将结合杭州亚运会期间运行情况,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,最终形成首个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“无废”指南,为其他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“无废”行动提供借鉴方案。

除了上述指南发布,当日现场还围绕“无废”展开多项活动。2022年度“百优无废城市细胞”10位代表发布了《“无废亚运”共同行动倡议》;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主任刘国正、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联合发布了“浙江无废城市指数”(2023年版);与会专家学者围绕“无废亚运”进行了对话交流;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成果展则以图文的形式举行,让观众了解更多“无废”知识。

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马利阳表示,通过“无废亚运”,形成了从点到面的一系列“无废”指南,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再到公众参与的全方位措施,这些制度和经验是可复制、可推广的,可以为今后举办大型赛事和活动提供样本。这一赛事还将成为社会各界参与“无废”活动的范例,推动公众形成良好的习惯,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同时,通过“无废”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实践,也将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,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。

人民日报客户端

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在杭州举行

第19届杭州亚(残)运会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。今天(7月25日)上午,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。

“无废亚运”行动正在积极推进中

杭州以举办第19届亚(残)运会为契机,制定了“无废亚运”行动方案,出台了“无废亚运细胞”建设指南,推进固废源头减量、循环利用、无害处置,其也被列为绿色亚运两大标志性成果之一。

去年在大莲花举行的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推进活动上,由奥运冠军崔文娟等10位志愿者向社会发起包括用餐饮食、酒店住宿、服饰着装、消费购物、交通出行、工作办公、校园教育、快递物流、垃圾分类、运动健身在内的10个领域的倡议。让“无废亚运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,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中。

在今天的活动现场,“无废亚运”行动还在继续。2022年度“百优无废城市细胞”10位代表发布了《“无废亚运”共同行动倡议》。同时,“浙江无废城市指数”(2023年版)也在今天发布,这将为国家层面“无废指数”建设提供创新探索经验,也为协同实现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目标、减污降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目标探索新路径贡献浙江智慧。

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正式发布

为了引领亚运会在“绿色、智能、节俭、文明”的办赛理念中融合“无废”管理思路,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大力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水平。在活动中,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竺恒峰、杭州亚组委办公室主任毛根洪、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潘渭联合发布了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。

值得注意的是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中提到的“无废亚运”公众十条,它围绕衣、食、住、行,聚焦社会和学校,提出了十条举措,引领公众践行生活垃圾分类、绿色观赛、光盘无瓶的“无废理念”,倡导“无废行为”,从小事做起,从身边做起,为亚运增光添彩。

“无废赛事”理念的“杭州实践”

现场还围绕“无废城市”创建为主题的展开了高端交流,与会专家以及相关领导围绕“无废亚运”进行了对话交流。

现场的亚组委代表发言中,阐述了“无废赛事”理念的“杭州实践”,目前,56个亚运竞赛场馆中有44个为改建或临建,12个新建场馆也充分考虑城乡规划和赛后利用,场馆做到“能改不建”;充分推广再生材料,相较于传统吉祥物,每购买一个多彩吉祥物,将为地球减排二氧化碳1500g;亚运设施设备尽可能采取租赁方式,建筑废料能用尽用;对于边角废料也创新利用,拓展思路,让边角料也能做成好看的多彩吉祥物。

在活动现场,还同步举办了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成果展,展览以图文的形式,让观众可以看到“无废城市”的生动案例,了解更多关于“无废”的相关知识。这场赛事还将成为社会各界参与“无废”活动的范例,推动公众形成良好的习惯,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同时,通过“无废”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实践,也将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,推动相关产业链的转型升级。

“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推动‘无废亚运’提质增效,提升了‘无废城市’建设的引领力、示范力和影响力,为首届践行‘无废’理念的大型体育赛事添砖加瓦。”

中国青年报

浙江无废城市指数(2023年版)发布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)7月25日,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、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在杭州联合发布“浙江无废城市指数”(2023年版)。2023年第一季度,浙江省“无废城市指数”为82.06分、同比提升2.32分。浙江11个地市中,“无废指数”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宁波市(84.39分)、嘉兴市(83.67分)和杭州市(83.51)分。

“无废城市指数”是实时定量综合评价城市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绩效和动态表征城市“无废”水平差异的重要指标。

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介绍,该厅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,联合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率先开展定量化、动态化的“无废城市指数”测算评价体系研究,在全国率先发布“无废城市指数”。

浙江“无废城市指数”指标体系类别覆盖工业、农业、生活、建设四大重点领域和源头减量、资源化利用、贮存处置三大关键环节,筛选生活垃圾、工业固体废物、危险废物、建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五大类固体废物12项核心指标作为分指数,并对分指数去量纲、等标化、分等级处理,转化为百分制无量纲的指数结果。

浙江通过“无废城市在线”数字化应用中的“无废城市指数”功能模块,可实时感知各地指数和分指数的动态变化,对标全国、全省数据,晾晒固体废物治理的优势短板和变化态势,形成“无废城市”立体画像,指引各地补短板、强弱项,提升“无废城市”整体建设水平。

中国青年报

杭州发布《“无废亚运”建设指南》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)7月25日,浙江省杭州市举行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。浙江省生态环境厅、杭州市政府、杭州亚组委联合发布《“无废亚运”建设指南》。

据介绍,第19届杭州亚(残)运会筹备目前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。杭州在践行绿色办赛中,已经把“无废”理念融入赛事筹办和赛后利用全过程,深入开展“无废亚运”创建行动,推动固废源头减量、循环利用、无害处置,固体废物能减尽减、办会物资可用尽用,打造体现杭州辨识度的“无废亚运”品牌。

目前,56个亚运竞赛场馆中有44个为改建或临建,12个新建场馆也充分考虑城乡规划和赛后利用,场馆做到“能改不建”;亚运设施设备尽可能采取租赁方式,建筑废料能用尽用;对于边角废料也创新利用,拓展思路,让边角料也能做成好看的多彩吉祥物。

在《“无废亚运”建设指南》中,杭州推出“无废亚运”公众十条措施,围绕衣、食、住、行等方面。比如,市民出行少开一天车、多公交;工作办公无纸化、空调高一度;快递物流包装用可降解、旧盒循环寄等,引导公众践行生活垃圾分类、绿色观赛、光盘无瓶的“无废理念”,倡导“无废行为”,从小事做起,从身边做起。

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马利阳说,杭州践行“无废”理念,从亚运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再到公众参与,形成从点到面的一系列“无废”指南,推动公众形成良好习惯,同时,也将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,推动相关产业链的转型升级。

浙江日报、潮新闻客户端

“无废浙江”助力杭州亚运会打造“无废”赛事

郭黎霞 陈爱民 古欣蕊 杨贡江

无废城市,不是不产生固体废物,也并不代表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,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——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,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。

作为率先在全国作出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重大决策的省份,浙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、数治引领、创新驱动、多元共治,高规格部署、高标准建设,取得了一批带有浙江元素和辨识度、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标志性成果,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筑牢绿色基底,增添生机与动力。

全域进入“无废城市”时代。2020年初,浙江在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部署开展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之后,省委、省政府将“无废城市”纳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美丽浙江建设工作布局,建立“无废”专班,构建完善政府负责、部门协同的大“无废”格局。同时,数字化也成为浙江推动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重要助力,通过迭代开发的“无废城市在线”,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多部门贯通、全过程监管的固体废物数字智治新格局。

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浙江在全国率先发布“无废城市指数”和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成效评估,成为全国“无废城市”数字化改革试点省,是全国唯一的所有设区市全部入列国家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的省份。

“无废指数”全省第一的“无废杭州”新模式。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,面临着“经济总量大、人口规模大、固废产量大”的实际情况。在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中,杭州探索构建出一个“多元共治、绿色循环、智慧监管、创新示范”的“无废杭州”新模式。

据了解,2022年杭州“无废城市指数”位居全省第一,率先通过省四星级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评估。在实际建设工作中,杭州市深度聚焦固体废物污染治理,统筹推进减量化、资源化和无害化的“三化”协同工作,加快打造“全域无废”的新标杆;同时,深化固废治理体制创新,强化制度、技术、市场、监管支撑,加快完善保障体系。在制度和技术的加持之下,社会氛围和民众支持变得尤为重要。自“无废城市”工作推进以来,杭州坚持“无废”理念先行,推动“无废”宣传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乡村,营造出全民共建共享的互动氛围,也为打造“无废亚运”打好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
“无废亚运”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备全过程。“绿色”是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首要办赛理念,开展“无废亚运”建设更是亚运史上的首创。“无废”理念始终贯穿并融入赛事筹备全过程中,通过一路探索,构建起首个“无废赛事”实施指南”,打造更具浙江辨识度和杭州生态文明韵味的绿色亚运特色品牌。

滨江区,作为本届亚运会主会场的“主阵地”,充分发挥区内亚运场馆和亚运会赞助企业聚集的优势,积极建设各类“无废亚运细胞”,以“无废亚运”建设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创建。

绽放在钱塘江畔的“大小莲花”,是举办亚运会开、闭幕式的主场馆,在拿下“鲁班奖”等行业最高荣誉的同时,还成功入选2022年浙江省首批“无废亚运细胞”示范点。

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滨江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场馆早在设计阶段就已融入“无废”理念,主体育场土建和装饰工程采用一体化设计施工,可循环材料总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约13.5%,所有建筑都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星级标准。正式启用后,场内安装的“智能垃圾箱”在投放量达到70%后自动提醒及时清运,降低能耗,投放数据实时推送奥体中心无废大数据平台。能接入场内10万台设备的数智管理舱,统一管理和反向控制,真正实现“一屏看全局,一图明数据,一键决千里”,全域数据化方式实现无废物联。

总部坐落于滨江区的吉利控股集团,是杭州亚运会的赞助企业。目前,集团已有13个制造基地获得中国工信部“国家级绿色工厂”认证。2022年,吉利控股集团“无废工厂”创建取得丰硕成果:钱塘公司、梅山工厂、余姚工厂、临海公司、春晓公司先后获得“无废工厂”称号;2023年,吉利控股集团决定创建“无废集团”。4月,发布《吉利汽车集团无废工厂评价标准》,从绿色生产源头控制、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、提升能源效率等13个维度全面推进“无废工厂”“无废集团”建设,确保实现2025年零废水排放、零废物填埋、零有害物排放的“三零”绿色循环,用实际行动来助力“无废亚运”和浙江全域“无废城市”的建设。

动漫基因深厚的滨江,还将“无废”理念与动漫进行跨界组合,借助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让“无废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2022年9月,滨江学子所命名的“无废亚运”IP卡通形象“绿芽儿”正式发布,首支“无废亚运”动漫片也已正式上线。

“无废学校”创建,让“无废”理念从娃娃开始。当你踏入滨江区的某个校园,会遇到一群身着各色垃圾分类专用桶服装的小志愿者,拿着各类垃圾的图片让你答题,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入校园。

这是滨江区首批“无废学校”建设试点——春晖小学的晨间微课程,通过互动游戏来引导学生树立起“无废”理念,养成正确垃圾分类的习惯。此外,学校还有“晖宝回收服务站”“无废工坊”“低碳科技馆春晖分馆”等特色无废体验场景,旨在提高学生和家庭的“无废”意识和参与度。同时,浦沿、钱塘山水、钱塘帝景等幼儿园利用智慧课堂、AR技术助力“无废”课程开发,定期开展绿色实践;将“垃圾分类”的主题融入绘本之中,结合创客课程挖掘“无废”元素,利用自然材料制作创意作品;还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家长进园科普,共同为“无废学校”建设打造幼教模板……

滨江区在全省率先提出“无废学校”全覆盖的目标,实行“一校一策”,充分发挥学校特色。目前,滨江区已建成春晖小学、浦沿幼儿园两个全国“无废学校”教育基地,完成31家“无废学校”的创建工作。

从亚运场馆到城市写字楼,从工厂到学校,从医疗废物的处理到一个快递盒的再生利用,“无废”场景早已无处不在,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。

从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到“无废亚运”品牌打造,在“无废”之路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旁观者和局外人变成参与者和建设者,在浙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蓝图上描绘出更多的美丽图景。

浙江,也必将继续在推进全域“无废城市”高质量建设路上,贡献出更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经验和成果。

浙江日报、潮新闻客户端

聚焦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

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发布

记者 朱承 王逸群 通讯员 李筱盼 陈爱民

本报杭州7月25日讯 (记者 朱承 王逸群 通讯员 李筱盼 陈爱民) 25日,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在杭州召开,现场首次发布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,填补了以往大型体育赛事“无废”评价体系空白。

据悉,《指南》聚焦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,围绕赛前、赛中和赛后全过程“无废”措施,从场馆建设、赛事保障、公众参与等领域,初步探索构建“无废亚运”评价指数和指标体系。比如,对于赛后全面评估“无废亚运”成效,就设置了人均产废量、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、电子门票使用率等23项指标。

“《指南》是我国首部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‘无废’行动指引,前期并无成熟经验可借鉴。”杭州亚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《指南》既有对前期场馆建设经验的总结提炼,也有对后续办赛的操作性规范指引,并且还将结合杭州亚运会期间运行情况,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,最终形成首个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“无废”指南,为全球其他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“无废”行动提供“中国智慧”。

“‘无废亚运’的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,值得推广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表示,建议以此为契机,以“无废”理念推进无废城市、无废社会建设,向社区、学校、工地等各个社会单元推广,通过改变社会陋习、发展循环经济、实施数字化管理指导等方式,进一步推进“以废定产、以废定城”。

潮新闻客户端

浙江已建成各类“无废城市细胞”1万余个

潮新闻 记者 朱承 王逸群 通讯员 李筱盼 陈爱民

浙江已建成各类“无废城市细胞”1万余个。在日前召开的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上,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公布了这一数据。

事实上,浙江已持续多年谋划推进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眼下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无废工厂、无废学校、无废医院、无废景区等22类“无废城市细胞”培育。

杭州市春晖小学就是我省“无废城市细胞”之一,该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田冰冰告诉记者,他们以“无废课堂”、“家校共培训”为特色,不断提升学生的“无废理念”,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物品兑换积分体系,每个学生都拥有各自的积分账户,可以通过“无废行为”兑换学习用品等。在金华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——湖海塘公园内,工作人员正加紧布设水质净化站、种植水草种植,安装水质监控设施等。该市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他们的目标是形成鱼、螺、虾、草等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,打造无废城市之肾。位于湖州的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首创无废技术,实现废物源头减量,大大减少热轧钢材酸洗处理工艺过程中“酸雾、废酸和酸泥”等废物的产生。

现场还首次发布了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(下称《指南》),填补了以往大型体育赛事“无废”评价体系的空白。

据悉,该《指南》聚焦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,围绕赛前、赛中和赛后全过程“无废”措施,从场馆建设、赛事保障、公众参与等各个领域,初步探索构建“无废亚运”评价指数和指标体系,比如对于赛后全面评估“无废亚运”成效,就设置了人均产废量、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、电子门票使用率等23项指标。

“《‘无废亚运’实施指南》是我国首部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‘无废’行动指引,前期并无成熟经验借鉴。围绕‘怎么建、如何评’我们做了大量前瞻性思考、系统性谋划和原创性设计。”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、办公室主任毛根洪告诉记者,《指南》既有对前期场馆建设经验的总结提炼,也有对后续办赛的操作性规范指引,并且还将结合杭州亚运会期间运行情况,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,最终形成首个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“无废”指南,为全球其他大型赛事(活动)的“无废”行动提供“中国智慧”。

此外,2023版“无废城市指数”也于近日发布,覆盖生活垃圾、工业固体废物、危险废物、建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五大类固体废物12项核心指标,可实时定量综合评价城市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绩效和动态表征城市“无废”水平差异的重要指标。

浙江发布

“公众十条”!浙江这项行动,需要你~

第19届杭州亚(残)运会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。

为更好地践行绿色办赛理念,把“无废”理念融入赛事筹办和赛后利用全过程,深入开展“无废亚运”创建行动,推动固体废物能减尽减、办会物资可用尽用,打造体现杭州辨识度的“无废亚运”品牌,今天上午,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、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杭州亚组委办公室共同主办的“无废亚运”主题活动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峰会主会场举办。

“无废亚运”行动正在积极推进中

杭州以举办第19届亚(残)运会为契机,制定了“无废亚运”行动方案,出台了“无废亚运细胞”建设指南,将“无废”理念融入筹办全过程,推进固废源头减量、循环利用、无害处置,其也被列为绿色亚运两大标志性成果之一。

发布了“浙江无废城市指数”(2023年版),将为国家层面“无废指数”建设提供创新探索经验,也为协同实现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目标、减污降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目标探索新路径贡献浙江智慧。

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》正式发布

《“无废亚运”实施指南(试行)》近日正式发布,在率先规范“无废亚运”的术语、定义的基础上,围绕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,区分赛前、赛中、赛后利用全过程,突出场馆建设、赛事保障、公众参与等领域,进一步明确了“无废亚运”创建的基本要求、主要措施、成效评估等内容。

《实施指南》中提到的“无废亚运”公众十条,围绕衣、食、住、行,聚焦社会和学校,引领公众践行生活垃圾分类、绿色观赛、光盘无瓶的“无废理念”,倡导“无废行为”,从小事做起,从身边做起,为亚运增光添彩。

“无废赛事”理念的“杭州实践”

目前,56个亚运竞赛场馆中有44个为改建或临建,12个新建场馆也充分考虑城乡规划和赛后利用,场馆做到“能改不建”;充分推广再生材料,相较于传统吉祥物,每购买一个多彩吉祥物,将为地球减排二氧化碳1500g;亚运设施设备尽可能采取租赁方式,建筑废料能用尽用。

通过“无废亚运”,形成了从点到面的一系列“无废”指南,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再到公众参与的全方位措施,这些制度和经验可复制、可推广,为今后举办大型赛事和活动提供样本。

这场赛事还将成为社会各界参与“无废”活动的范例,推动公众形成良好的习惯,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同时,通过“无废”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实践,也将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,推动相关产业链的转型升级。

经视新闻

链接:http://wap.cztv.com/tv/59/2043154.html

教育科技频道

链接:http://wap.cztv.com/tv/80/2042981.html

钱江频道

链接:http://wap.cztv.com/tv/48/2044054.html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